陸豐政協(xié)網: mustafaesen.com 發(fā)布時間:2017-01-22 發(fā)布者: 字號:[大] [中] [小]
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、被編入《中國舞蹈志》的大安南溪“滾地金龍”始創(chuàng)于南宋,距今已有870多年的歷史,。明嘉靖年間,,黃氏光昭公一支從福建漳州移居廣東陸豐大安南溪村,并帶來“滾地金龍演史傳”,。陸豐南溪村始建于明代,,歷來民間藝術承傳聲譽甚好, 1996年被廣東省文化廳授予“民族民間藝術之鄉(xiāng)”稱號,,黃氏南溪“滾地金龍”繁衍了十七代,,代代都有繼承傳統(tǒng)的藝人。
南溪“滾地金龍”由龍頭,、龍身,、龍尾三部分連成一體。演出時由二人進入“龍身被套”,,一人舞龍頭,,一人舞龍尾,整個表演過程分為開場見禮,,打圍巡洞,,游潭戲水,伸筋洗鱗,,伏蟄聞雷,,聞雷起舞,駕云飛騰,,收場還禮八個舞段,,其結構簡短精彩,嚴密緊湊,,波浪起伏,,動靜結合,和諧協(xié)調,,一氣呵成,。八個環(huán)節(jié)是模仿龍的旋舞飛騰、戲水嬉耍,、沉思奮醒,、柔靜盤曲、勇猛奮進等精彩動作,,兩人配合默契,,舞韻獨特,,細膩神妙,翻滾自然,,栩栩如生,,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,成為完美的藝術整體,。造型美,、表演藝術美和內在美高度統(tǒng)一。其在造型上,,除唯妙唯俏地再現(xiàn)龍的體態(tài),,還體現(xiàn)了龍的國度、龍的文化內涵和承傳,,如龍頭正面頂上嵌著一個很突出而顯眼的“太極八卦圖”——此乃中國文化的哲學概括和象征,。例如八個環(huán)節(jié)中的“駕云飛騰”的發(fā)動是純陽的乾;“伏蟄聞雷”的沉靜是坤,;“伸筋洗鱗”的休閑神態(tài)是靜中有動,,剛中有柔的離和坎;“聞雷起舞”含有靜中潛伏著動的震,;“打回巡洞”是動中有靜竣沉著之謙靜的巽,,“開場見禮”是謙卦,表示謙讓和諧之意,;“收場還禮”亦是謙和友善,;動靜剛柔一致。龍舞的伴奏是用威武雄壯,,嘹亮開闊的陸豐正字戲的吹打樂,,按不同的情節(jié)表演而吹奏不同的曲調,曲牌有[宮娥怨],、[哭皇天],、[山坡羊]、[八板頭]等,。音調隨舞起伏,,頗為優(yōu)美而壯觀,令人精神振奮,?!皾L地金龍”的完整性格是具陰備陽,能剛能柔,,善靜善動,,能屈能伸,能顯能藏,能上能下,。既有“自強不息”的積極進取精神,,又有“居安思危”的憂患意識,,既有變化無窮的深沉智慧,又“能興云雨而利萬物”的精神美德,,即具有內外統(tǒng)一美,。它的表演不但能增強人們娛樂氣氛,健康身心,,又能振奮人們的精神,,使人們在困難面前堅貞不屈,勇氣十足,,向前邁進,,克服困難,戰(zhàn)勝災害,,創(chuàng)建和諧新家園,。真正體現(xiàn)了以正祛邪的客觀真理和科學價值。因而滾地金龍每到之處都受到人們熱烈歡迎,,并給人以啟迪,、喜悅、美好,、幸運之感,。
1986年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、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電視部舉辦的全國民族民間音樂舞蹈比賽,,榮獲三等獎,。
1989年10月應邀參加廣東省第二屆歡樂節(jié)演出。
1996年10月參加亞太地區(qū)帆板錦標賽開幕式和閉幕式演出,。
2002年1月參加廣東省首屆民間表演藝術(動物舞蹈)大賽,,榮獲“肇慶奧星杯綜合舞”金獎。
2002年10月參加廣東省首屆民間藝術表演大賽,,榮獲金獎,。
2002年5月參加廣東省民間表演藝術湛江邀請賽,榮獲金獎,。
2005年8月參加第七屆中國民間藝術“山花獎”暨民間藝術表演賽,,榮獲“優(yōu)秀作品”獎杯。
2005年9月參加泛珠三角(廣東汕尾)民間藝術節(jié)民間藝術表演賽榮獲金獎,。
2005年11月參加廣東省嶺南民間藝術匯演榮獲金獎,。
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2009年11月參加澳門回歸十周年藝術專場演出。
2011年6月參加中國文聯(lián)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(xié)會主辦的“第十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?民間藝術表演(舞龍)大賽”榮獲金獎,。
2011年12月,,榮獲“第十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”。
2013年5月23至29日,,大安滾地金龍首次走出國門到訪白俄羅斯,、烏克蘭參加“廣東文化周”活動,在白俄羅斯,、烏克蘭進行演出活動,,2015年1月赴美國紐約演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滾地金龍精彩演出,受到外國觀眾朋友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贊揚,。
掃一掃分享該新聞